海国仲动态
海南国际仲裁院举办“国际商事仲裁的最新进展和展望”仲裁员专题培训
8月8日,海南国际仲裁院举办“国际商事仲裁的最新进展和展望”仲裁员专题培训,海南国际仲裁院理事、Arbitration Chambers独立仲裁员陶景洲作主题授课。培训采用“线下+线上”方式举办。
陶景洲理事凭借在国际仲裁领域逾四十载的深厚积淀,对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的演进历程及实务难点拥有独到且深刻的见解。他系统性地剖析了国际仲裁诸多惯例的形成背景与发展脉络,并聚焦于近期各国仲裁法的修订动态与变化趋势,深入解读了这些规则的核心特点。通过探究仲裁制度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权力来源的本质,陶景洲理事清晰地阐释了如何有效提升当事人对仲裁机构及仲裁员专业性与公正性的信任度,为解决这一关键实务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思路。陶景洲理事着重分析了国际商事仲裁中“软法”兴起的背景及其制定与实施的具体情况。以国际律师协会当前正在酝酿制定的《国际律师协会特权文件的披露规则》为例,详细讲解了该规则草案中关于仲裁员信息披露或回避所确立的四种判断标准,揭示了软法在规范仲裁员行为、保障程序公正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探讨仲裁程序效率提升方面,陶景洲理事带领仲裁员深入学习了境外某一流国际仲裁机构2025年最新修订的仲裁规则,重点解析了新规则中旨在“增加效率、减少费用”的创新举措,尤其是其中引入的“超简程序”规定,详细阐述了其实践价值。最后,陶景洲理事阐述了英国2025年仲裁法修订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英国仲裁机构在处理涉及数字资产和智能合约等前沿领域纠纷积累的宝贵经验。
海南国际仲裁院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仁山在培训小结时指出,仲裁是人类追求和解文化的体现,拥有近三千年历史,其永恒主题在于“变”与“不变”,全球仲裁人的服务方式在变,而国家在争议解决上的权力让渡、意思自治是其灵魂,对公平公正和秩序质量的核心要求不变。他表示,我国已将仲裁纳入涉外法治建设体系,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仲裁目标一致,海南自由贸易港及海南国际仲裁院的建设,正是中国通过法治实践推动构建这一共同体、展示中国道路的例证。全体仲裁人应坚定法治理念,并为之努力。
在互动环节,陶景洲理事和海南国际仲裁院院长范凯杰与线上线下与会者围绕国际商事仲裁中虚假仲裁的防范措施、当事人对裁决不服或有异议的认定、证据规则披露、英国仲裁制度、签证是否影响仲裁等问题展开深度探讨交流,现场互动气氛热烈,探讨深入。
海南国际仲裁院院长范凯杰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化与合规治理日益复杂的今天,持续更新专业视野、精进实践能力,是每一位仲裁员肩负的责任,仲裁员应当主动深入了解国际仲裁格局的新动向,为境内外当事人提供更优质的仲裁服务,要不断学习理解国际仲裁与国内仲裁程序差异,获取更多国际仲裁新知识。
海南国际仲裁院副院长陈华君向全体仲裁员传达了2025年7月31日司法部召开的涉外仲裁工作座谈会精神。
培训会议由海南国际仲裁院内部监督部副主任董玲主持。海南国际仲裁院理事、海南省律师协会会长符琼芬,海南省仲裁协会会长刘道俊,省内部分仲裁员及海南国际仲裁院全体工作人员现场参加培训,其他仲裁员及社会各界人士3000余人次线上参加。